塑膠是繼「氨」之後,被《How the World Really Works》的作者Vaclav Smil 定為現代文明四大支柱的第二位,原因很明顯,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塑膠,例如膠袋、外賣盒、膠樽、食品包裝、玩具、塑料製品等等,在所有塑膠的生產中約有 40% 用於包裝,絕大多數是即用即棄。
塑膠是通過原油,天然氣或煤提煉產生,從 10 噸原油中,可提煉出 1 噸塑膠。2014 年塑膠產量為 3.11 億公噸,2020 年增至 3.67 億公噸,預計 2050 年將增至 11.24 億公噸。此外,2014 年全世界原油開採量的約 6% 用在製造塑膠上,預計 2050 年佔比將升至 20%。
隨著電動車的興起,交通對石油的需求將大幅下降。可是,塑料及其他石油化工產品將增加石油需求,抵消汽車燃油的需求。國際能源署 (IEA) 估計,乘用車對石油需求的比重,從 2017 年的 27%,降至 2050 年的 22%,但化學原料將從 2017 年的 12% 升至2050 年的 16%。正因為此,埃克森美孚和殼牌等石油公司都投資新石化工廠,押注塑料需求上升。
塑膠實在太方便好用,用途亦越來越廣。隨著貧困落後的國家也發展起來,人均塑膠使用量必然增加,作為塑膠主要原料的原油需求隨之而上升,這是風能、太陽能無法完全代替原油地位的原因。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