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積電專注於晶圓代工這個營運模式,整個製程技術有三個關鍵階段:

 

第一,要研發出新的製程,提供更小、更快、更省電的元件給 IC 設計公司使用;

第二,對「良率」的提升;

第三,在量產階段,要做到交貨期快、品質穩定,良率要維持在 99.9% 以上。

 

這三點都是台積電的強項,尤其是第二和第三項。近年,英特爾和三星在 7 納米的製程,就栽在這個階段,良率拉不上來,成本居高不下,最終失去競爭力。

台積電每位資深工程師的使命,就是不斷提升元件效能及良率,這需要不斷的嘗試、分析,失敗了再微調,或換個不同參數再測試和分析。這種精益求精的成果,不是靠聘用大量美國名校理工博士或專家便能達到,而是靠日積月累的經驗形成。

 

***

 

除了製程和良率外,台積電的核心競爭力還可以歸納為主要七大項:

(1) 美式制度加上台式管理;

(2) 兩萬資深研發技術團隊;

(3) 一流而實在的企業文化;

(4) 卓越技術與資金智慧財產權布局;

(5) 完整的產業供應鏈;

(6) 高度競爭力的報價制度;

(7) 創新的服務模式。

 

高薪資

從 2021 年初台積電再次大幅調升薪資 20% 後,如果把月薪、紅利、獎金全部加起來,實質所得已足以跟美國矽谷多數科技公司媲美,更高出英特爾一截。如今,中美韓三地的半導體企業已很難挖角台積電員工,越資深越挖不動。

 

人才多

台積電的工程師大多數都來自台大、清大、成大、交大和台科大五院校,平均水準很高。目前,台積電博士學歷人才有二千多人,碩士超過兩萬五千人。

 

兩萬資深研發技術團隊

由 20 年以上資深幹部及 5 – 10 年資深工程師,組成精密製造與研發的兩萬人資深工程師團隊,是台積電最大的核心武器和資產。

 

卓越技術與知識產權

當年,張忠謀同意曾繁城的堅持,讓台積電自行開發技術,至今擁有大量專利。

 

生產成本低

台積電的 20 – 28 納米製程設備,一早就折舊完了,所以在報價方面有很大競爭優勢。由於生產成本很低,直接推升台積電的整體毛利率。

 

先行者優勢

近年,跨國大廠如 ASML、Applied Material、日本矽光等紛紛來中國台灣 (簡稱台灣) 成立第二研發中心,就是為了服務台積電這個最大客戶。以 ASML 為例,2019 年全年出貨  26  台  EUV 光刻機中,19  台就是賣給台積電,當然要第一優先支援與投入人力物力支援台積電。

 

平均投資金額

2009 – 2015 年平均投資金額在 150 – 200 億美元,2015 年後,每年大約在 250 – 300 億美元,在2009 – 2020這 12 年來總投資額超過 2,400 億美金以上。

 

政策支持

除了各個地方政府提供土地及政策優惠外,台灣的工業用電電費相較於中國大陸、日本、東南亞各國相對便宜很多。

 

(風險提示:以上觀點僅為個人看法,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與預測,亦並非任何投資建議,本文目的只為傳遞資訊。本人不保證文中全部或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或及時性。

版權聲明:本文已註明資料及圖片的來源及出處,若涉及版權問題,請通過電郵聯繫本人。)